2007年10月29日 星期一

洛杉磯 國際機場

地圖



相關資料:至市中心距離24公里



洛杉磯市區西南方約24公里處即是洛杉磯國際機場,簡稱LAX,1929年建成。在睛空下遠望機場和太平洋海岸極受好評。2005年洛杉磯國際機場是全球第4大最繁忙國際客運機場及第2大貨
運機場(非國際貨運),自20世紀60年代初至今開始興建了共八個航站大廈。
第一到第七個航站大廈幾乎都是美國的航空公司駐在地,非美國航空公司的班機則集中在Tom Bradley International Terminal。各個航站大廈間有免費的機場公車(Shuttle A)接泊,並可載乘客到轉運中心(LAX Transit Center)轉搭市區公車。

重建
洛杉磯國際機場從2006年6月29日起關閉一條跑道,來進行跑道擴建工程,這將使原本起降就已經繁忙的洛杉磯機場更形雪上加霜。這次展開重建的是機場最南端的跑道,也是今後20年洛杉磯國際機場改建的首期工程。重建跑道的花費為3億3300萬元,將修建增加跑道長度到全長3英哩及200呎寬度。跑道重建工程預計明年3月完工,屆時體積龐大,最新型有555個座位的新空中巴士A380,將可以在洛杉磯起降。由於整建工程龐大,聯邦航空管理局(The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FAA)最近已建議洛杉磯國際機場重新安排班機起降時間,並減少尖峰時期的班機起降次數。這次修建跑道工程將對國際航線,尤其是飛亞洲的班機影響較大。因為國際航線使用的跑道緊鄰正在修建的跑道,將可能增加旅客起降等待的時間。












資料來源:
內文
http://www.usard.com/ / www.tw.org / 摩天漢世界

照片
洛杉磯基建計畫-洛杉磯國際機場

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

佛羅里達  礁島群

地圖

檢視較大的地圖

佛羅里達礁島群(Florida Keys)屬於列島,或說包含約1700個小島的一叢島嶼,地處美國最東南端。群島從佛羅里達半島東南角靠近邁阿密處,一路往南行,漸漸彎曲向西,直到最底端的西礁島(常音譯「奇威斯特島」或「凱威斯特島」,Key West,礁島群最西),往外則有無人居住的Dry Tortugas。這些島嶼位在佛羅里達海峽,將大西洋與墨西哥灣分為東西兩處,並劃出了佛羅里達灣。在西礁島南角最近點處,離古巴僅90哩(145公里)。
必斯肯礁島(Key Biscayne)在有些佛羅里達人眼中不認為是群島的一份子。然而,它在地質形成上是相同屬性,而在其上覆有珊瑚礁島,也有部分為半沉的紅樹林(mangrove)島嶼。奇威斯特市是蒙羅郡的郡治,治理範圍包括了大陸上佛羅里達濕地(Everglades)大部分,以及從大礁島(Key Largo)開始往西南方向的所有島嶼。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佛羅里達>礁島群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D%9B%E7%BE%85%E9%87%8C%E9%81%94%E7%A4%81%E5%B3%B6%E7%BE%A4

2007年10月12日 星期五

魁北克 冬季嘉年華

地圖

檢視較大的地圖

魁北克冬季嘉年華從1894年開始舉辦至今,已超過百年歷史,當中曾因兩次世界大戰及1929年的經濟大恐慌而中斷過,之後自1955年起,即每年固定舉辦、並成為加拿大東岸最有看頭的冬季活動。
魁北克的冬天可以嚴寒來形容,尤其在冬季嘉年華舉辦時間前後,溫度常在攝氏零下30度左右,魁北克人每年在面臨嚴冬酷寒天候考驗之際,終以樂觀進取心態,構思熱鬧快樂的嘉年華活動,結果得到意外的成功。
事實上,冬季嘉年華在魁北克生根是有其歷史背景的,早年從法國來的移民,每年在四旬齋(復活節前的四十天)期間,都會聚集一處熱熱鬧鬧的吃喝玩樂,在那個年代,人們把這種慶典稱為嘉年華,通常是在一月底到二月中,魁北克冬季嘉年華初期雛型就在這個歷史背景中產生,1955年起成為每年固定的重要冬季活動,不但為魁北克人帶來冬天的歡鬧,也為當地賺進觀光財。
資料來源
內文:
旅遊fun輕鬆>魁北克嘉年華
http://www.worldjournal.com/pr/travel/canada_news.php?nt_seq_id=1280542



2007年10月5日 星期五

車諾比 核能爆炸事件

地圖

檢視較大的地圖
介紹
由於烏克蘭北部的車諾比核電廠其中一座反應爐爆炸,使得 1986 年 4 月 26 日成為近代史上令人難忘的日子。而這起爆炸也是核能史上最重大的反應爐故障事件 (最大可信事故)。
這座距離市中心僅 20 公里的發電廠共有四座反應爐,每一座反應爐可產生 1,000 百萬瓦的電力。故障的反應爐會發生爆炸,是因為操作不當及安全措施不足而導致;而反應爐核心會熔毀,則與反應爐渦輪發電機的例行測試有直接關係。原本,進行測試時必須先讓反應爐活動,以讓熱反應爐輸出降到較低的功率。然而在過程中,反應爐的活動卻意外地滑落到相當低且不穩定的程度。這時,反應爐應該進行停機,沒想到操作員決定繼續進行測試,緊接著就發生了可怕的災難。
在發生爆炸的當下,總共有超過 200 人因為輻射暴露而死亡或受重傷。距離反應爐方圓 30 公里內共有 161,000 人需強制撤離,另有 25,000 平方公里的土地遭受污染。之後,有數百萬人產生與輻射相關的健康問題 (例如白血病和甲狀腺癌),還有約 4,000 人死於此事故所產生的長期效應。
今日的車諾比
車諾比最早在官方文獻中出現的年代是 1193 年,是相當古老的城鎮。1362 年,車諾比成為立陶宛大公國 (Grand Duchy of Lithuania) 的一部分。1569 年,立陶宛將車諾比讓給波蘭王國,不過還沒等到 1793 年波蘭第二次遭到瓜分,車諾比就已經成為俄國沙皇的領土。1918 年,車諾比成為蘇聯的領土,並在 1941 年宣佈為城市。而自蘇聯後期開始,車諾比就一直處於烏克蘭國境內。
這個城位於烏克蘭北部,距離白俄羅斯邊界僅 15 公里。它處於基輔的行政區內,緊鄰的普里皮亞河 (Pripyat River) 則流入第內伯 (Dnepr) 的基輔水庫。
車諾比居民向來以在第內伯河上進行船運,以及熔鐵、少量的農作和生產手工藝品維生。距離市中心 20 公里處,在普里皮亞河邊的核電廠則於 1971 至 1977 年間建立,它也是烏克蘭的第一座核電廠。廠內第一具反應爐於 1977 年開始運作,能產生十億瓦的電力輸出。到 1983 年時,該核電廠已經擴充到擁有四具反應爐,總電力輸出達四十億瓦。之後,原本預計還要再增設兩具反應爐。
在發生事故並成為鬼城之前,這裡原本有 18,000 位居民。在 1986 年 5 月的前四天,有 161,000 人從四號反應爐的方圓 30 公里內撤離。接下來幾年,陸續有 210,000 人受到重新安置。而隔離區面積則擴展到 4,300 平方公里。由於這些人的經濟處境相當困窘,所以即使隔離區仍擁有異常高的輻射量,周遭地區還是有將近 1,000 人選擇回到隔離區生活。
在現場清理完畢之後沒多久,另外三具尚未損壞的反應爐即開始恢復運作。1991 年,二號反應爐由於渦輪車間失火而停止運作。1997 年底,一號反應爐關閉;2000 年 12 月 15 日,三號反應爐也停止運作了。直至此時,車諾比核電廠才正式永久停止運作。
1995 年,烏克蘭向 G7 會員國索取 9 億美元,以彌補永久關閉車諾比核電廠的損失。1997 年,烏克蘭與歐洲復興開發銀行 (European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協議以車諾比庇護基金 (Chernobyl Shelter Fund) 和相對應的「庇護執行計劃」(Shelter Implementation
Plan) 來施以金援,藉此建立永久的封鎖圍牆 (即所謂的「石棺」)。唯有如此,才能關閉一至三號的反應爐。
自 1986 年後,損毀的四號反應爐就已經遭到臨時的石棺封鎖,這具石棺利用一層厚厚的鋼筋水泥來隔絕毀壞的反應爐。由於反應爐內部自發生核心熔毀以來,始終沒有太大的改變,所以石棺的設計是要阻絕反應爐所散發的熱和輻射。在反應爐重達 190 頓的核心物質中,估計目前仍殘存的有 180 噸,這些殘餘物質有的化為灰燼,有的化為熔解及硬化的燃料元件,被沖蝕的液體則留在反應爐坑及基座內壁。由於現有的石棺防腐蝕、鏽蝕和地震等能力不足,當局已經計劃於其上再建立一具更堅固耐用的石棺。不過現有石棺的頂部必須先補強,通風系統也必須改善,才能開始建立新的石棺。
資料來源
Discovery Channel>搶救車諾比
http://www.discoverychannel.com.tw/chernobyl/introduction/index.shtml